比媒体关注中国“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称之为“科学地震”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学者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

11月26日,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启动了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

比利时媒体Le Soir在26日晚就此事在技术、试验真实性、伦理、实用性和危险性等层面进行了报道。

在技术层面上,Le Soir介绍了该手术,称贺建奎的团队首先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实现人类胚胎的体外受精,随后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受精卵的CCR5基因进行基因编辑,最终达到阻断艾滋病感染的目的。

在试验真实性层面上,报道表示贺建奎的“操作方式”暂时还不能让科学界信服,因为该实验目前还没有通过权威机构的检验并在期刊进行发表。贺建奎的团队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宣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上传了一则Youtube视频讲述试验过程。

在伦理层面上,报道明确指出该试验触碰了一些伦理底线,且违反中国的相关规定,具有较大的争议性。Le Soir引用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免疫学教授的说法,认为一旦我们开始习惯将基因编辑技术用在人类身上,可能会导致另一场“登月竞赛”。中美两国可能因此在基因工程领域展开竞争,而竞争通常会导致“最终产品质量的改善”。但把人当作产品的的做法在道德上存疑。

在实用性上,Le Soir指出这对双胞胎的父亲是艾滋病毒携带者,该实验能帮助这对双胞胎抵抗艾滋病毒。但目前已经有其他医疗技术已经完全能够阻断艾滋病毒在亲子间的传播,在此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是在“用火炮打苍蝇”。

最后在危险性上,基因编辑可能在无意中以不可预测的方式改变其他基因,从而影响人的健康。该报道认为贺建奎的试验没有谨慎考虑潜在的风险。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