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眼中的中美欧大三角:欧洲具有天然优势?

哪家美国媒体

自今年以来,美国媒体“政客(Politico)”发布一系列文章讨论了中国对美欧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影响。编者摘取其中部分观点和内容,为今后中美欧大三角政治格局的发展提供一些别样的观点。

政客是一家专业美国政论媒体,在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中占有记者席位,紧挨芝加哥论坛报和华盛顿邮报,是美国白宫记者协会重要成员。相比较于美联社、CNN、华尔街日报等传统媒体巨头来说,其新闻报道更集中于政治领域,专业性和影响力非常强。根据此前的研究表明,其立场属于中间派,认同民主党和共和党读者的比例相当。因此,其新闻更反映美国主流政治观点与政策制定趋势。

为更清晰了解其内容,译者会非常完整地展示其文章的核心观点。所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鉴别与批判。最后,我们在结尾会提供一些我们的思路。

美国的希望

自今年三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布鲁塞尔以来,美国一直希望利用中国元素推动建立更深层次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中欧相互制裁对美国来说可谓是“来自外交天堂的甘露(原文:manna from diplomatic heaven)”。对很多美国外交官来说,他们长期以来都认为中国是阻止美欧联合的重要因素。

目前,美国方面的策略是将安全问题与经济问题进行捆绑。“政客”的专栏作家迈克尔·舒曼(Michael Schuman)专门撰文指出,欧洲将“不得不(Have to)”在中美之间选边。

他认为,欧洲其实有很好的骑墙理由。此前,他们从与中美两个大国的友好关系中获得了宝贵的利益。一方面,欧洲在与美国的长期安全框架中获得了稳定和保护,特别是抵御持续了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而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为欧洲公司提供了他们在欧洲不可能找到的新机会。

但是,由于中美双方关系并没有随着拜登政府上台而变得更加缓和,双方都在寻求欧洲的支持,以改变中美力量的天平。“政客”认为,从表面上看,选择美国还是中国对欧洲人来说似乎是一个特别困难的决定:一方面,欧洲对美国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相似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欧洲可以从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强国中获得新财富。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在原则和利润之间的选择。

但“政客”改变了论证策略,将欧洲对中美利益诉求改变为短期和长期利益。专栏作家舒曼认为,欧洲在中国的经济诉求将变得不可持续,中国与外国公司的合作,是中国追赶并超越西方世界所需的先进技术和专有技术的一种方式。

“政客”在结尾呼吁欧洲:“捍卫自己创造的自由秩序,并继续参与全球领导。或者,他们可以坐下来观看[…]中国摧毁当前的秩序…”

欧洲的态度

美国的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自今年三月以来,中欧关系出现了明显波折。欧盟理事会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亚洲项目主任扬卡·厄特尔(Janka Oertel)表示:“那些一直呼吁跨大西洋合作的声音得到了加强,而那些呼吁欧洲独善其身、与美国脱离关系的声音则被削弱了。”

但“政客”在撰文时也强调,布林肯的工作仍需努力。从根本上说,欧洲领导人对冷战式的遏制中国的做法仍然深表怀疑,中国是欧洲在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默克尔在一月下旬表示,她“非常希望避免建立集团”,而马克龙则坚持认为,他希望避免出现“共同对抗中国”的局面。

中国也不是美欧实现全面外交和解的唯一障碍。德黑兰和莫斯科也是争论的焦点。许多欧洲国家对美国的阻止、制裁其企业与伊朗达成交易深恶痛绝。就德国而言,拜登政府反对俄罗斯支持的北溪2号管道将天然气引入德国,这也使问题更加复杂。

中右翼的欧洲人民党(EPP)是欧洲议会中最大的团体,它同样着眼于在政治风暴中维护贸易利益。EPP认为,欧洲在中国的商业利益不应成为政治制裁的受害者。

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中国负责人尤利·温克勒(Iuliu Winkler)在一份声明中说:“在大流行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复苏和新的欧盟贸易政策的背景下,必须确保欧盟公司的(商业)需求。”

大三角会怎么走?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人会有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这里仅分享译者作为政治领域从业人士的一些简单看法,以飨读者。

中国的崛起

首先,中国崛起势必冲击美国在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导地位。这种迅速崛起带来的冲击不但是现实主义下力量的对决,也是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对抗。从目前来看,中国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颠覆美欧在国际秩序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但中国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其在贸易、经济、资源分配等领域的不利地位。这种有条件的修改和覆盖,即新旧规则同时存在,但逐步把新规则覆盖到旧规则之上的方法,可能是未来多年中国在国际政治领域的重要策略。

美国的压制

其次,美国也深知其能力无法遏制中国崛起,但希望联合其传统盟友,特别是欧洲的力量来制衡和改变中国崛起的方向和性质。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从早先战略接触,逐步成为了当下的“战略竞争对手”,在拜登政府眼中甚至是“最严峻的竞争对手”。美国原本希望通过经济合作来换取中国发生实质性变化,但目前只能希望通过竞争和施压,来换取中国国内政治向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欧洲的骑墙

最后,欧洲在中美博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欧洲将中国定位为“制度性对手”。其根本原因在于欧洲和美国一样,都发现针对中国的接触战略失效,应当转向对华强硬,但是又因为欧洲主权国家和欧盟外交利益不同,其内部各政治力量对华对美利益诉求高度异化,极难无法形成统一且牢固的对外政策。很难和美国一样,直接对华强硬,只能选择一种中间性的态度。两边都不得罪。

因此,一方面,在对华关系中,欧洲将在安全、人权、贸易、投资等主题上适当做出动作,强调双方各自战略诉求和制度差异,同时对美也会高呼“战略自主”,在中美之间继续骑墙,谋取最大利益。但是,另一方面,其内部巨大的差异,决定了欧洲很难在中美欧大三角中成为一种完全摆脱中美的独立的政治力量。在中美博弈之下,欧洲的策略很可能是试图继续维持现状,维系其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角色,成为平衡中美博弈的一支重要力量。

至于成功与否,效果如何,还需继续观察。

比利时《欧华商报》责任编辑,《欧洲时报》特约撰稿人,林登万 编译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