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踢毽子运动历史久远。相传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人们就有一种边跳边踢的舞蹈,这可能就是踢毽子的雏形。1913年山东一个东汉墓中出土了23块石画,上绘八人在表演踢毽子,他们动作和谐舒展、潇洒自然。
10月16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梅蘭书院承办,北京红桥非遗传播孵化园、比利时华协中文学校和欧华汉语语言学校协办的 2021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比利时园迎来了第二项活动–花式踢毽子!
大乐园请来了北京市东城区非遗堂前燕毽子技艺制作传承人殷文老师,殷文老师祖传制作毽子,是“堂前燕”毽子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源于古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灵感,殷老师把家传毽子取名“堂前燕”毽子,是形容毽子踢起来像一只燕子。殷文老师做的毽子非常惊艳,美轮美奂,引起学生们的一片惊叹。
传统制做毽子需要的主要材料:铜钱,皮子,雕毛等在海外都不容易找到,同学们在老师的建议下就地取材,用硬币,瓶盖,布条,塑料袋,鸡毛,各种禽类羽毛代替,跟着老师做毽子。
毽子做好了还要会踢,要让燕子飞起来!殷老师还请来了一位老师给同学们演示了毽子的各种踢法,一堂课下来,同学们收获满满。争先恐后制作自己的毽子,也在家中练习踢毽子。
来源: 根特华协中文学校金航老师供稿